跳至主要内容

丹巴往事 · 中路藏寨

在我看来,去往丹巴县似乎并不那么容易!
那时,我们住在甘孜县城,甘孜是个没有固定班次直达丹巴的地方,这使我们至少等待了两天才买到了去往丹巴的车票。班车的发车时间是早上六点,所以我们又必须在早上五点钟起床,抓紧时间收拾东西,才能赶在六点前到达车站…
甘孜距离丹巴足有 350 多公里的路程,道阻且长,得耗掉六七个小时才能赶到。谁知,途中我们还意外的遇到了山体大滑坡!落下的沙土和巨石将道路掩埋近百米…当睡在座位上的我和阿紫被司机叫醒时,迷迷糊糊的脑子让我们直到下车还没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…
庆幸的是,司机告诉我们可以步行通过滑坡,再换乘另一辆汽车去往丹巴!
我心里骂声不断,但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。周围停着不少大巴,看来都是在这里对接换乘的,不时有人从我身边急忙忙的走过,朝着他们的去向望去,竟有一只不少于百人组成的迁徙大部队…
我一边收拾背包,一边赶紧嘱咐阿紫:抓紧时间赶去滑坡另一边的汽车上占座!我们两个人的背包有几十斤重,但这对我来说不算什么,而下半程的路上能不能睡觉才是"大事情"…
阿紫办的事情相当得力,我非常满意的"昏"了过去…不知过了多久,车停稳了,我想我们终于到了丹巴县。
小花告诉我们走出车站就可以拼车去中路乡了!因为丹巴藏寨最美的并不只有"甲居",与之相比,中路藏寨不仅免费参观,民风还更原汁原味。我们可以住在其中,还有三个观景台供我们看日出日落,计划完美得不成样子…
也许是因为人品好,我们不仅出站就拼到了车,司机还给我们推荐了一个不错的民宿。民宿不仅提供食宿,价格还相当的实惠,它位于寨子的中央,靠近一所学校,名叫然珠藏家。
藏家客栈由一对中年夫妻经营,他们的父母也在客栈里帮忙,事实上,客栈就是他们的家。除了这四个大人,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宝宝,宝宝是中年夫妻的孙子,而宝宝的父母与我们年龄相仿,都在成都工作,留下宝宝给他的爷爷、奶奶、太爷、太奶看管,也算是让他们老有所乐!这一家子,四世同堂,其乐融融,真叫人好生羡慕…
我称客栈老板为大叔,称他老婆为大姐,我想这样叫显得年轻些…而他们的父母,便成了我们的爷爷和奶奶。也许是因为淡季的原因,客栈里除了我和阿紫再没任何一个住客,就这样,我们混入一个"四室之家",享受起地道的藏式生活。
首先便是奶奶递过来的一碗酥油茶。茶香总是让人回味无穷,我和阿紫喝得却出奇的香甜!可能是我们坐了一天的车还没顾得上吃饭的原因吧…
奶奶知道了我们居然还饿着肚子,赶紧给我俩生火煮面吃,一边忙一边不好意思的解释说:"现在是下午,家里没有炒菜,先做一碗面垫垫底儿,好不好!"
我们大喜过望,连忙说:"好好好…"。但又怕太麻烦老人家,又赶紧说:"不好不好不好…"
奶奶虽然听着我们婉言拒绝,但手上的营生却没有停的意思。她麻利的烧柴、煮水、下面,一气呵成,不一会就将两碗热腾腾的碱面端到我俩面前,还配有小菜!这敏捷的身手,完全不像一个有了重孙子的老太太,真叫我们这些年轻人感到汗颜…
我和阿紫吃得稀里呼噜,奶奶则抱起孙子,坐在一旁悠然自得。我边吃边注意到奶奶身穿着的黑色传统藏式服装,好像与我在西藏见到过的不太一样,尤其是头饰,它是一顶头帕,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。
我看到奶奶身后的墙上挂着不少照片,照片里有不少穿戴着相同风格头饰的姑娘,与奶奶素雅的头饰相比,那些姑娘的头饰更加别致。她们将长发辫盘扎在绣花头帕上,发辫上套着松耳石发圈和蜜蜡珠子,还有各种金银珠宝饰物,像挂满的葡萄串,显得极为华丽。
后来,我才知道,这是嘉绒藏族妇女头饰特有的风格。
康藏地区的藏族妇女头饰大体与西藏相同,有的与安多藏族妇女相同。惟有大渡河沿岸,尤其在丹巴、康定县的巴底、巴旺、革什杂、鱼通、明正土司地方的藏族妇女头饰别致,故被称为"嘉绒妇女头饰"。
再仔细看看那些照片,它不仅仅只有姑娘,姑娘身后的景物也非常别致。画面里有一栋漂亮的藏式小楼,小楼的屋檐下挂着一串串玉米和辣椒,在灿烂明媚的阳光里,显现出浓浓的藏家风情。
我问奶奶:"这些照片都是在哪儿拍的?"
奶奶指着门外:"就在院子里!"
我惊奇的打开房门,发现果然就是这里,玉米和辣椒犹在,只是天气不好,光线少了很多,没有妹子,更少了一抹色彩…
我扭头看看阿紫,说:"明天早上光线好的时候,可以给你拍个藏族 style 看看!"
阿紫点点头。奶奶接过话说:"我这里有藏族服装,我女儿和孙媳妇的,可以借给你拍照用的…"
阿紫惊喜得跳了起来,说:"真的啊!太好了吧!"。我和阿紫高兴得手舞足蹈,哈哈大笑起来。
吃饱喝足后,我们计划赶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到三号观景台看日落!这是小花告诉我们的,她还告诉我们看日出要去一号观景台,并提醒我们小心一点,别走错了!
我们向坐在院子里砸核桃的爷爷询问:"一、二、三号观景台都在哪儿啊?"虽然爷爷给我们指明了方向,但具体怎么走我却没搞明白…
寨子里的小路四通八达,如不认真记路,别说找到观景台了,还可能会陷入"出的了门,却回不了家"的窘境!之前提到的学校,也是因为成为我们的回家路标而被牢记在心。这还得是多亏了阿紫,如果不是因为她记住了学校的位置,我想我们差点就找不到回客栈的路了!
记得出门后,我信心满满的嘱咐阿紫,一定要跟紧我的尾巴,凭我的识路能力,找到观景台定是一碟小菜!虽然前路糊涂,但我心明如镜,直觉告诉我:直往山顶上爬就对了!
山很高,却不太陡,山坡上生长着茂密的彩林,小路被藏在其中。我和阿紫爬的热火朝天,累了,就走进彩叶铺成的地毯上玩耍,不知不觉中,太阳无声无息的将半边脸藏在山后…
我似乎是忘记了我们正置身于山谷,因为有大山的阻挡,日落应是比往常更早一些!等我突然反应过来还有这么一回事的时候,我还没搞明白三号观景台到底在哪儿呢!我眼睁睁的看着太阳就这么一点点的消失,天色一点点暗淡,我和阿紫都很无奈…
我站在原地不知进退,但阿紫似乎更理智一些,鉴于这种情况,她建议我们趁天还没有完全变黑之前赶紧下山,这样安全一点!还是她想的周到,我点点头,转身跟了上去,之前说了大话,现在却羞愧得不知说什么!
阿紫大度的说:"至少我们知道明天该怎么去二号观景台了…"
下到半程时,天就完全黑了。纵有阿紫的头灯来做照明,但在这浓密的漆黑之中,也只能勉强的看清楚前路。不知道为什么,回程时遇到的岔路比去时更多,越往前走,脚下的路和周围的树丛显得越来越陌生…
不得不承认的是,我们已经迷路了…可我们还没摸到寨子边呢!
这时,幸好我们碰到一个村民,我也不知道他从哪儿冒出来的,只发现前路有一个模糊不清的人影,我们赶紧追过去询问。巧的是,他将路过那个寨子里唯一的学校,就这样,我们跟着他,才一路走到学校附近。
没想到大叔早已打着手电筒在学校附近找了好久,他虽然知道我们是去上山看日落,还是怕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。没想到大叔人这么好,这不禁又让我们倍感关怀…
回到客栈,大姐早给我们准备好了四个菜,还有甜茶和酥油茶。我曾想过一碗面就能完完全全满足我的胃口,可从没想大姐提供了这么好的饭食!就因为这样,从那天起,凡事我遇到的每一个想去中路藏寨的游客,都要介绍他们去然珠藏家住宿…
第二天早上,本该早起看日出的我被周围的低温冷得卷缩在被窝里,醒了就再也睡不着了,我只能呆呆的躺着。周围的空气安静的像凝结了一样,只听到偶尔有嘀嗒声从窗子外面传来…
"外面是下雨了吗?还好我没赶早起床!"我似乎给自己的赖床行为找了一个十分满意的借口。虽然天气不好,但这能改善我喜欢拖延的病症吗…
马上就要八点了,屋外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,貌似是大哥大姐在聊天说话。我想,他们这么早起来,是在给我们准备早饭呢吧。我不能再窝在被窝里了,是时候该起床了!
我推开房门,一股清新的冷空气扑面而来,冻得我赶紧缩起脖子。走廊的玻璃窗上凝结着一层薄薄的水雾,让人看不清窗外的景物,我走过去用手将水雾抹出一个大洞,露出了白茫茫的一片…
我惊奇的趴在窗户上看,发现外面早已变成了雪做的天堂!我激动的去叫阿紫起床,喊着:"下雪啦…下雪啦…阿紫,快起床看雪啊…"
"是吗?…"阿紫激动得顾不上言语,快步走出房间,迫不及待地推开走廊的窗户。外面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鹅毛大雪,雪花好象一个个白色的小精灵,正在风中跳着庆祝冬天的快乐舞蹈,又好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抛洒着白色的花朵。阿紫看的出神,身为南方人的她还从没见过这么美的雪景。
雪,没有下多久就停了,这多少让人有了一丝惋惜…
也许是这场雪来的太早太突然,藏寨还没准备好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天,待我们出门闲逛时,路中的积雪早已化得七七八八,只有山顶上和屋顶上的积雪还残留着雪的痕迹。周围的景物好像被泼过水一样,无处不被洗得干干净净。潮湿的空气装入我们的鼻孔,痒痒的,别提有多舒服了…
我们走出村庄,误打误撞地爬上了第二观景台,这是个看日出的平台,本来就是早上就应该到达的地方,我觉得现在来也不晚。尤其是站在观景台上,当我们居高临下眺望时,中路藏寨便在眼前一览无余…
相对于丹巴藏寨的这份古老神秘,中路显得更宁静一些,置身其中,让人有漫步世外桃源的感觉。寨子里的民居造型美观风貌古朴,一般都修建在向阳的坡梁上较为平坦的地方,几百幢民居依山就势、错落有致地与周围茂密的树林、清澈的溪流、皑皑的雪峰起构成一幅幅田园牧歌的画卷。
丹巴素有"千碉之国"的美称,全县现存古碉数量种类之多、建筑之奇,堪称全国之最,世界罕见。碉楼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,尤以尤以梭坡、中路、蒲角顶三处的古石碉楼群最为稠密壮观,古碉楼保存完整,并与村寨民居相容一地。
丹巴的碉楼外形美观,一般为四角、五角到八角的,少数达十三角的高方柱状体,以泥土和石块建造而成,墙壁十分坚实。主要可分为四种:要隘碉、煌火碉、寨碉和家碉,其中以家碉及寨碉居多。
传说碉楼最初是用来伏魔的,随着生产、生活的需要,大多用于战事和防御野兽。碉楼主要集中于河谷两岸,它们或三五个一群,或独立于山头,碉与碉之间相互呼应,依山成势。分布集中的地方,目力所及,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,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。
午时的天空又飘起了雪花,本该回去吃午饭的我们又忍不住驻足停留,本该是五颜六色的世界,此刻又多了白色的回忆…
午后的天空依然阴云密布,但云层似乎有渐渐消退的迹象。我和阿紫再次出征,目标便是昨日未找到的三号观景台…
有了昨日的教训,今天的观景之旅显得非常轻松!最主要的问题就出在一座四五米高的铁梯上,它立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,让昨天路过梯子的我毫无察觉,致使我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。当我们抵达第三观景台时才发现:这哪儿是一座观景台啊!这明明就是山坡上挖出的半米宽的窄道…
如此隐蔽的地方难怪我们找不到,可找得到地点的老法师早已占领了窄道深处的最佳机位!我们选定了位置和他们一起等待,等待着日落时分的夕照。
神奇的天空中云层快速的流动,一双无形的大手是不是地将密不透风的云幕撕几道裂缝出来,些许的耶稣光照射下来,大地瞬间被赋予了色彩…
渐渐地,云层越来越稀疏,久违的蓝色终于重新占领了天空。蓝天下,一座巨大的雪山赫然出现在我眼前,山体在阳光的照射下,像涂了一层金箔似的,闪闪发亮。我赶忙问老法师们:"那时什么山?"他们回答我说:"是莫尔多神山!"
墨尔多神山是藏族最古老的宗教——雍仲本教的神山,是一座神秘莫测,俊秀险绝的圣地仙山,古往今来被人们顶礼膜拜,传奇颂杨。在藏区与喜玛拉雅和冈底斯山齐名,被位为四大神山之列,尤其是它的神奇绝妙,更被中外宗教信徒虔诚崇拜,西藏的僧侣们有能去一趟墨尔多山朝圣为功德圆满之感。
神山之下,便是那阡陌纵横的田园风光,我们再次居高临下,将整个中路藏寨尽收眼底。缕缕炊烟从一栋栋藏式小楼的烟囱中冒了出来,袅娜着升向空中,飘过高高低低的屋顶,飘散在落日的余辉里,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…
又是暮色降临,星星布满夜空,洁白的月亮好像猜透了我们的心思,为大地铺满霜华。我似乎已经清醒地看到被当做"家"的住所,虽然只是旅途上的客栈…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原来,然乌就是凤凰啊…

"我靠,只有傻子才会在冬天来然乌吧!" 车外的温度不知道低到了什么程度,我赖坐在座位上伸着脖子探来探去,车外已经没有一丝阳光,风呼呼作响,不时拍打着车门,厚厚的云层像一张棉被一样捂住了天空,我想,这不是在"保暖",而是在"保温"吧… 我推开车门赶紧挪到后备箱取行李,可是只是几秒钟的时间,我凝聚的护身体温便被瓦解的一干二尽!这时,猝不及防的我被迎面轰来的一阵寒风吹的上气不接下气,就像有人往我嘴里强灌凉水,顿时,我脑子都懵了! 我被冷风吹的瑟瑟发抖,招呼阿紫赶紧下车,她下车磨磨蹭蹭,缩着脖子,蹑手蹑脚,我也没好到哪去,低温让我俩几近小儿麻痹,为了把两个六七十升的背包弄上肩膀,我和她都费了吃奶的力气。 太冷了,我和阿紫都把头都包成了"粽子",只透过一个小孔来呼吸,透过小孔我俩面面相觑! 我问她:"是谁说来这儿的?" 她无情的指着我说:"是你!" 我绝望的大喊起来,"是的,是我,是我!哎,这是我手机里的那个画面吗?额啊啊啊……" 她呆呆地问我:"今晚住哪儿?" 我想了一下,说:"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!" 听完,她哈哈大笑,说:"再说一遍。" 我说:"红鲤鱼与绿鲤鱼与驴!" 她笑得更猛烈了!边笑还边学我说:"红屡屡与绿屡屡与驴!" 我朝着客栈的方向指了指,说:"走吧!我知道你这个南方人已经尽力了!" "哼!"阿紫叉起腰跺脚,不服气的她跟在我后面不停地重复,自信她自己的普通话就是标准的普通话! 还好,我们离客栈不是很远,有几十米的样子,可我们顶着狂风并不能迅速到达,只得磨磨蹭蹭地挪动着。 眼前,客栈越来越近,门前,却横着一块大冰,这可能是前几天下雪造成的,眼看就要进去客栈,却被它阻挡在外,我和阿紫都不禁感叹,命运为什么总是在关键时候设卡,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摔倒,我门绕了个大圈才进入客栈。 走进客栈,我和阿紫站在门口四下打量,大厅里空空荡荡,只有老板一个人,有了墙壁的阻挡,减少了被风夺走的温度让我们感觉好多了,但屋里的温度也没比外面高多少… 我朝着老板走过去,迫不...

四姑娘山 | 囧游双桥沟

我恋恋不舍地坐在去往四姑娘山的大巴上,虽然这已经"好吃懒坐"在成都整整三天时间,梦里,我还不停的念叨着:火锅、酥肉、鲜鸭血、冰粉、冒菜、卤猪脚… 朋友说:"天府之国实乃温柔之乡,好吃好喝好山好水之外还美女如云。意志不坚定者难免流连忘返,乐不思归,如此则一生平淡,难成大事。"起初只以为这是句玩笑话,但待我身处这天府之地时才深深的体会到,成都真的是一座待久了就会变懒的城市… 从成都出发,经都江堰、映秀、卧龙,最终到达了位于四姑娘山脚下的日隆镇,车程约四个多小时,日隆镇海拔 3200 米,算得上是高原地带了。 途中,大巴车翻越的巴郎山垭口海拔 4000 多米,那曲折的盘山公路好似"神魔炼狱"一般,车上很多人都忍不住吐了... 自诩经历过珠峰公路的我,这并不能对我产生什么影响,仅仅是让我稍稍皱一下眉头都不可能的事情… 珠峰公路 然而,我从日隆镇前的四姑娘山镇下了车,司机将背包从大巴上拖了下来递给我,我接过背包居然踉跄了两步,抱着背包的我显得相当吃力,奇怪它怎么加重了几分,我试图将它扛在背上,但努力居然让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! 也许是不是前几天在成都的生活太过舒爽,下了车的我,脑袋瓜晕晕沉沉,走起路来好像踩着棉花,前路硬是被我不自觉的走成斜线。去往客栈仅有两公里的路程,但酸软的四肢、发闷的胸口、沉重的包袱险些将我交代在这里,我低着头,仅仅只走了几十步,便累得眼冒金星... 我将背包甩在路边喘着粗气休息,抬眼看到前路居然还有几十米长的大陡坡,我看看天,又看看自己,绝望顿时在心中狂躁起来,想死的念头都有了… 最终,不知道我经过多少时间才走完这漫长的两公里,只知道我躺在客栈的床上瘫了很久很久,至于多久,我不太清楚,一直到登登推门而入的时候吧。 登登是我在这间屋子里的第一个室友,之后还会迎来第二、第三个室友,最终会有六个人聚集在这间屋子里。 很巧,登登就睡在我对面的床上,一进屋就径直走向自己的床,看到对面生无可恋的我,打招呼问道:"你好,你咋了啊?" 躺了好一会儿的我,感觉好多了,我缓缓坐起身说:"没事,有点儿累…" 他继续问我:"你准备去哪儿玩啊?" 我说:"先去四姑娘山双桥沟吧…" 他疑惑的问我:...

来古冰川漫游记

村长多杰家的客厅真是温暖如春,屋子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从炉子里散发出来的温度,多杰蹲坐在炉边时不时地向炉膛投放几根木头或是牛粪,炉膛小门中不停的跳跃出红色的火光,让我感到一种极大的安全感… 多杰家的客厅面积并不算大,但炉子的体型却很大,长方形的炉子占据着客厅正中的位置,覆盖了近百分之三十的面积。几样简单的家具围着炉子布置,其中两面墙摆放着藏式沙发,一面墙摆放着碗橱,还有一面墙摆放着水缸和杂物。我们七八个人围坐在炉子边,将屋子塞的满满当当,人均面积显得捉襟见肘… 宽大的炉面上正摆放着一两个素菜,均是西红柿和青椒配炒的土豆和白菜,这在城里略显寒酸,但在这里却不慎豪华!客厅里每个人的手里都捧着一碗挂面,手忙脚乱的就着菜吸溜,唯独一刀老哥吃着牦牛肉喝着酒,眼神迷离的他显得相当享受… 老哥看起来虽有五六十岁的样子,却一身潮牌,他头戴 Nike 鸭舌帽,脚蹬 Converse 帆布鞋,身着最新款的 Champion 羽绒服,操一口北京腔,一副玩世不恭的表情… "我已经是这儿的常客了,每年都会抽一两个月时间住在多杰家里,已经持续好几年了,我喜欢这里藏人的生活,非常淳朴…" 老哥抿一口小酒,咋吧下嘴,伸着脖子问大家:"你们见没见过有来这里的人…嫌人家的饭难吃的?" 大家都摇摇头,老哥愤愤的啐道:"这儿的饭是不好吃,好吃您别来这儿啊!您知道这里是种不出菜来的吗?您知道这里运菜进来多不容易吗?您知道现在当地人用水还是从山下的河里背进家的吗?" 老哥已经把自己当作本地人,给我们每一个外来的人上课,老哥看不起这样的人,我们也一样,娇气的旅游者不是不配来这里,而是请不要来这里吃这不必要的"苦"… 老哥再抿一口白酒,两眼微闭,双手抱在胸前,仿佛在想什么… "所以,我想拍一部记录片,这几年我就在做这件事,一只在藏区四处奔波,不停的采风…" 老哥一本正经,我们自然也对老哥肃然起敬,忙请老哥互换个微信以便相互学习… "我心中的记录片就要拍藏民们最原始的生活,还原最真实的他们,想拍好这个记录片,我必须要和他们多接触,多学习…" "所以,我经常会找这种人际罕至的地方…" "你去过阿里吗?"老哥突然转过头问我。 我...